996,一场公然的资本嗜血

By heiry on 2019-04-15 [ in 管理, 随写 ]

有赞年会的996大福利横空出世,加上马云员工福气论黄袍加身,刘强东力推996昭告淘汰三类人,掀起了2019IT行业的血雨腥风。

我非弱者思维患者,身处这个行业多年,基层干过,中层体验过,高层做过,怎可不知站在各个角度考虑问题?

在创业者、高管、老板的角度,或者在公司发表意见,吾等一定高呼马云万岁,高举有赞伟大旗帜,团结在英明的公司董事会周围,坚决贯彻996到每个工作岗位,鼓掌。。。 因为我知道,这样我的收益才会最大化。

而面对一个个眼中无神的程序员、设计师,我只想说,只懂得拿时间换钱,换来的将是悲哀,这样所谓的奋斗将置你落于尘埃。

前些天看阮一峰的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也与这个话题颇为贴切,转来分享之,原文如下:
—————————————————————————————————————————————————-

前几天,我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问,现在很多人开网约车,这样能赚多少钱,能够赚到大钱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答案就是不能。

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主要由营业时间的长短决定。基本上,一天开12个小时,就是比开6个小时,收入高出一倍。每天只有24个小时,因此收入存在上限,不可能偏离平均水平很远。 出租车是”时间换收入”的典型行业,投入的时间越多,收入越高,在家休息就没收入。

很多行业都属于”时间换收入”,所有此类行业都赚不到大钱。因为你能用来交换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进入中年以后,你就拿不出更多的时间来交换。开出租车赚零花钱,或者作为短期过渡,这是没问题的,但作为终身职业是很糟糕的。

我觉得,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正在落入这个陷井,用编码的时间换取收入。只有不停地做项目,才能拿到钱。项目做得越多,收入越高。这个项目开发完了,公司又让他去干下一个项目。 忙了好几年,项目完成了一大堆,但是自己什么也没留下,以后的收入还要取决于从零开始的新项目。这样的话,你跟出租车司机有何两样,哪一天你不写代码了,不是照样没收入。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他们要么通过积累资产致富,要么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

你应该警惕,不要落入”时间换取收入”的陷井,不要只顾着为别人生产代码,而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资产,以及适时开展属于自己的业务。

—————————————————————————————————————————————————-

(更多…)

>> 阅读全文  >>

FM创新节记录

By heiry on 2013-12-22 [ in 管理 ]
支付宝总裁樊治铭,比较有深度和独特观点

支付宝总裁樊治铭,比较有深度和独特观点

世纪佳缘、梯子网创始人龚海燕

世纪佳缘、梯子网创始人龚海燕,演讲没多少感染力,观点也无新意

搜狗CEO王小川

搜狗CEO王小川,比较失望,没新意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川

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

小米联合创世人黎万强

>> 阅读全文  >>

一些有用的管理中心理学原理

By heiry on 2011-12-01 [ in 管理, 随写 ]

1. 阿伦森效应

人的挫折感往往随着不断正向激励增加而减弱,相反随着负向激励不断增加而增强。

阿伦森实验: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 ,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2. 贝勃效应

人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贝勃效应”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可能会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

3. 门槛效应

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到高处

>> 阅读全文  >>

又一败笔:百度有啊的末路

By heiry on 2011-08-25 [ in 管理, 随写 ]

打开百度有啊,猛然发现,其已经从一个C2C网站转向了生活类分类信息网。

这个鸡肋产品终于宣告它最初使命的终结。

当年百度数亿的流量,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用户群,做什么都能成功,在没有很好给其自身定位,没有认清自己真正优势的时候,杀进了当时最火热的C2C领域,然而在互联网这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平台上,最终走向了没落。

同样,百度HI也是一个跟风的产物,从开始的大肆宣扬、轰轰烈烈,到今天人为光环的黯然褪去,再次说明了互联网相信神话,但不相信不坚持自我、不认清自我优势的跟风神话。

很早就意识到,百度这个跟风产物会有今天的下场,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早,互联网的发展再次说明,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不是所有流量都能转化到旗下的其他领域,做专业的事,做核心的业务,在有核心竞争力上扩展紧密联系产品才是正确之选。

早在2008年,迅雷走了同样的老路,迅雷商城最初上线,是定位于服装交易的B2C网站,这本身与迅雷自身的优势完全没有关联,半年之后,迅雷商城迅速没落,后来转向了游戏点卡、虚拟物品交易,依然一败涂地,今天其转向了数字商城,与其核心竞争力——下载优势还相当吻合,总算找到了其真正的发展方向。

>> 阅读全文  >>

第一次做主持人

By heiry on 2011-08-06 [ in 管理 ]

>> 阅读全文  >>

互联网中的交叉补贴原理的运用

By heiry on 2010-10-08 [ in 管理, 随写 ]

交叉补贴原理:当你免费或者低价获得一件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为另一件产品或服务付费,实际上用户的总支出是大于总收益的,也就是其实用户自以为占到了便宜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对商家而言,表面上是做赔本赚吆喝的,实际上却从另外渠道获得了巨大收益以弥补那部分低价出售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商家总收益是不低于总付出的。

这一原理在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旅行社就是个运用交叉补贴的高手,对这一原理喜爱有加,乐此不疲,他们往往打出超低价的报团费招牌,团费甚至低于单程机票的钱,以吸引游客参团,然而实际旅行中,游客显然已经被导游无形绑架了,导游利用直接或者间接强迫购物的方式获取暴利,以此来补贴亏损的报团费。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香港导游阿珍骂人事件、前国乒手陈佑铭因被强迫购物气死事件等都是旅行社用交叉补贴营销换来的恶果。有些餐厅或者美容厅往往派送诱人的优惠券,吸引人前去消费,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却往往要付出比正常更高昂的代价。商家赠送手机,捆绑资费套餐,免费送饮水机,源源不断地从桶装水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些都是最常见的运用。

这一原理在互联网中的体现最初是从游戏开始的,当时游戏厂商引发了大量的游戏点卡,低价或者免费派送,吸引大量用户前去消费,然而在游戏中却设置了种种门槛,诱使或者迫使玩家更多付费。但这个游戏运营模式在激烈竞争下已经被互联网淘汰,现在却以其他方式存在。当前的网络游戏,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商家以道具、虚拟货币等其他手段来获益,其实这本质上也还是交叉补贴,只不过是换了种表现方式罢了。

更高级的交叉补贴模式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也是现在最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商家不再以旅行社式涸泽而渔的赤裸裸地运用交叉补贴,直接向消费者收费,而是通过免费向普通网民提供服务,向商家或者企业收费的模式获得补贴收益,直接消费者不再支付补贴部分而是由另外的第三方来买单。例如网络招聘,普通网民是免费注册获取招聘信息的,而在网站登记招聘信息的企业是需要付费的。360杀毒软件,对普通用户是全免费的,而对企业用的服务器版却是收费的,网络游戏是免费的而收益更多来自道具买卖和广告嵌入,而腾讯QQ则将这一原理用到了极致。这种交叉补贴方式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也是最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它舍弃了最原始的交叉补贴原理运用形式,而是将受益对象和补贴对象分离

交叉补贴通过低价格或者免费迅速获取大量用户,占领市场份额,拥有大规模的用户终端,而通过衍生品或者增值服务获取收益。但是这一原理运用的前提是边际用户成本较低,也就是增加一个用户增加的成本非常低,否则商家将难以承受带来的巨大成本。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好运用莫过于互联网了,因为互联网的运用成本相对较低,多数互联网应用产品边际成本微乎其微,这使得交叉补贴在互联网中得到了最好发挥。

>> 阅读全文  >>


© 2009-2024 MOSANG.NET DESIGNED BY HE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