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第一次发文

By heiry on 2013-10-29 [ in 随写 ]

重新上线三年前自己单枪匹马做的个人网站(mosang.net),三年过去了,虽然数据丢失,今天看来依然还是不错的,只是时间流逝回头看当年有很多感慨…

>> 阅读全文  >>

为了什么

By heiry on 2012-03-14 [ in 随写 ]

>> 阅读全文  >>

错误记录

By heiry on 2011-12-19 [ in 技术, 随写 ]

今天犯了一个错误,记录一下

mysql_insert_id()返回值的类型为长整型 ,如果auto_increment是bigint类型则不适用这时应该用
last_insert_id()
>> 阅读全文  >>

回顾

By heiry on 2011-12-17 [ in 随写 ]

人往往是这样,没有抓住的事物,总是带着遗憾心理去回顾。

以前学管理,总是觉得这些东西太偏离了现实,幻想着如果当初选了建筑学专业,将来一定是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现在虽然对做建筑设计师没什么幻想了,但却有了另一种感慨,管理学、经济学是多么有用,为什么当时没那么重视。

有时候想再去读研、读博,但一想到要花掉几年的光阴,权衡了再三,还是放弃。

我们常常是这样的短视,总是被当前没有得到的利益或虚荣迷住,不懂得珍惜当下的机会。

一个人越往上走,会越来越脱离实际技术操作的阶层,管理和运营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战略策划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

>> 阅读全文  >>

一些有用的管理中心理学原理

By heiry on 2011-12-01 [ in 管理, 随写 ]

1. 阿伦森效应

人的挫折感往往随着不断正向激励增加而减弱,相反随着负向激励不断增加而增强。

阿伦森实验: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 ,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2. 贝勃效应

人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贝勃效应”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可能会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

3. 门槛效应

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到高处

>> 阅读全文  >>

累的原因

By heiry on 2011-11-26 [ in 随写 ]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如果不是因为疾病,那就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觉得生活累的人,是因为把目光仅仅放在了追求生活本身。

>> 阅读全文  >>

又一败笔:百度有啊的末路

By heiry on 2011-08-25 [ in 管理, 随写 ]

打开百度有啊,猛然发现,其已经从一个C2C网站转向了生活类分类信息网。

这个鸡肋产品终于宣告它最初使命的终结。

当年百度数亿的流量,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用户群,做什么都能成功,在没有很好给其自身定位,没有认清自己真正优势的时候,杀进了当时最火热的C2C领域,然而在互联网这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平台上,最终走向了没落。

同样,百度HI也是一个跟风的产物,从开始的大肆宣扬、轰轰烈烈,到今天人为光环的黯然褪去,再次说明了互联网相信神话,但不相信不坚持自我、不认清自我优势的跟风神话。

很早就意识到,百度这个跟风产物会有今天的下场,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早,互联网的发展再次说明,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不是所有流量都能转化到旗下的其他领域,做专业的事,做核心的业务,在有核心竞争力上扩展紧密联系产品才是正确之选。

早在2008年,迅雷走了同样的老路,迅雷商城最初上线,是定位于服装交易的B2C网站,这本身与迅雷自身的优势完全没有关联,半年之后,迅雷商城迅速没落,后来转向了游戏点卡、虚拟物品交易,依然一败涂地,今天其转向了数字商城,与其核心竞争力——下载优势还相当吻合,总算找到了其真正的发展方向。

>> 阅读全文  >>


© 2009-2024 MOSANG.NET DESIGNED BY HE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