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的时候,总要整理一下一年来的得失,这是多年来的习惯。
2010年总算还是令自己稍微欣慰的一年。
一年来,主持完成了几个比较大型的项目,都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有些累,但一年辛苦有些许欣慰。三月,六月,九月分别是一个转折点,一年来获得的投资算起来总额也将近百万元,这是一个起步,一个新的开端,愿在新的一年有能够有更多收获。
去年今日,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下定决心放弃该放弃的一切,一切重新开始,努力学习、改变,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了一丝曙光。
做人,一定要很努力地向前,发展之道是走自己的路,把努力放在自己的方向上,懂得珍惜也要懂得放弃,懂得付出也要懂得索取。
首先想说的是,我这里说的产品,不是实业产品,更多指的是知识产品,智力产品等虚拟产品。这个系列我从最简单的案例或者事情说起,慢慢引入一些产品策划、设计的原理、理念、方法和途径,逐渐来探讨深层次产品策划、设计的问题,今天先从最简单的说起。
中国移动,这个中国最赚钱的公司,每天净利润就达到了3亿元,惊人的暴利。无数人痛骂的同时,却没有仔细想过它是如何策划赚钱的。我来简单分析一下它是怎么做产品策划的。
在这不探讨它利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和权力、政策垄断牟利,我只说它市场策划的手法。
中国移动这么多年,主要卖的无非就是两样东西:短信和通话时长(当然还有如3G等其他服务但不是主流)。可是,在一般人印象中不是这样的,它给大众心里留下的是一系列的“产品”: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
我想问一句,这些服务有什么不同吗?
其实没有 !还是短信和通话时长。
它把短信和通话时长,通过人为的强制拆分组合,包装成品牌,定位于不同的用户群:动感地带–定位喜欢追逐新奇的年轻人,全球通–吸引喜欢表现身份差别的商务人士,神州行–定位普通用户,本质上还是卖通话时长和短信者两样服务,只不过通过策划手法融入了群体性格,让大家感觉到是有差异的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的产品策划的路线总结起来就是
1. 将现有服务细化,分割成不同的业务板块。
2. 用户细分。根据年龄、收入、社会地位、地理位置、职业等人文统计特征,将用户做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选择市场容量较大和利润空间较大的用户群重点突破。
3. 将选择的细分用户群和细化服务一一对应,制造价格价格极差,形成差异化服务。
4. 将差异化服务赋予品牌体现,包装成一个个体现用户群性格、特征的产品。
5. 将产品再做细化,形成产品线。
6. 大量的广告宣传,使产品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心甘情愿为细微的差异化支付较大的代价。
中国移动脱胎于中国联通,但是它的运营手法远胜于中国联通,后来中国联通在产品策划上几乎都是模仿中国移动,也就是以上我分析的一个路径,只是它在很多细节地方都没有做好,影响上远逊于中国移动。
这些移动运营商,深谙赚钱之道,从他们产品策划可见一斑。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做深度的需求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客户定位,提炼USP等;
高端虚拟产品的设计,概念产品的设计,形象化产品的设计应该如何做;
很想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深入研究一下产品设计的原理、理念、方法和途径。
待有时间时候静下心来做一番研究,到时候发布一些心得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聪明的人不问现在
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这是我今天听到的一句话,觉得有些道理。
一个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要勇于承担责任,也要懂得舍弃没有意义的事和不值得珍惜的人。
一个聪明的人,常常懂得判断方向,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善于学习,一个有生活阅历的人,往往看淡冷暖。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曾经一段时间,心里无比的痛苦,常常在半夜里梦中醒来,以前曾经想过做很多事,梦醒后发现现实的残酷,渐渐发现,自己习惯于在一种庸碌的生活中继续着毫无意义的努力,梦想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终于与这段时间说了再见。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了很多东西,尝试并坚持去改变很多,终于感觉到生活重新变得有意义。
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大的资本就是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机会,如果我们总是沉侵在畏首畏尾的犹豫中,乐于一种庸碌的工作,到头来将会一无所有。
我们常常不会为了曾经尝试努力去过做什么事而后悔,却常常会为未曾敢于去尝试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后悔。
经常面试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工作一两年的新人,看到他们的种种表现,就常常会想起自己毕业后出来工作的这几年,有些心酸。因为缺乏经验,很多观念我们都没有很好建立起来,有过迷茫,有过失落,有过难以言表的苦,这或许是一个必经的成长代价,但是有些道理我们尽早明白的话,或许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帮助,我想对这个话题说几句。
1. 明白你的价值所在。任何一个公司,招聘一个员工都是只为了两件事:带来收益或节约成本。如果你不能带来这两个中的任何一种,那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绝对就会被弃掉的。一个公司,本质上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想着怎么挣钱,只不过是挣到的钱分配到各个人手中不同而已,公司是很现实的,绝对是利益的聚合体。一个人,要想在这个利益群体里立足,必须想清楚自己能给这个利益体带来什么独有的价值:要么创造收益,要么能压缩成本,有了这个目标,你的职业生涯一定会有所不同的。而很多新人,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所以改变命运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2.不要做一个善于加班不善于表达的人。很多人离开一个公司常常会抱怨甚至仇恨:为了这个公司很努力地工作,做了很多事,最终离开时却是两手空空。有些时候,沟通表达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很多事,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单打独斗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清楚的沟通,就没有很好的把共同的目标落实到具体配合上来。再一个,对自己的贡献,不要埋在自己的心里,也不要常常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事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善于向你的上司提出来,并且和他共同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让他知道你的工作,都是经过仔细斟酌和用心去做的。如果你是一个团队带队人,同时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常常加班,是一种制度的缺失,是一种沟通不足的结果,是要求别人的额外付出,是降低生活品质的做法,必然会被要求额外回报,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超额的回报,矛盾就会逐渐积累起来,直到有一天不可收拾地爆发,当然,如果自己是老板就另当别论。
3.你所有的尊重都是自己努力赢得的。一个做事漏洞百出的人,一个工作心不在焉的人,一个得过且过的人,一个常常言行不一的人…任何人不会发至内心对他尊重的。一个人,获得尊重常常来自对自己不断要求,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更不是祈求获取的。做事专业、付出更多、更有服务意识、更有团队精神、更善于寻找方法工具、更能为大家带来收益和利益…能让你变得出众,赢得尊重。
4.更多关注别人的长处,善于从周围的人身上学到优点。很多人,常常抱怨身边的某某同事的不好,看不惯公司的种种做法,结果把自己弄得越来越不想在这个地方待下去,而真正从这个公司出来后却发现这段时间好像没有真正收获到什么。其实,我们常常忘了自己的目标,在一个阶段中,在一个公司里,自己真正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常常把精力错误地放到那些枝节上。我观察身边很多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目标性很强的人,会把目光放在吸收别人优点上,得到不断的自我成长,他们从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枝节之上。
5. 善于改良而不是改造。一个新人常常犯一个毛病,就是到一个新的环境,似乎对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不顺眼,恨不得大刀阔斧来个翻天覆地的改造,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由于前人的工作遭到的否定,受到很大的阻力,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甚至失败。更正确的做法是,先适应,并且不要承诺太高,探清各种问题的根源,然后从一个点突破,做一些成绩出来,在慢慢把改革全面推开。
6.不断锻炼自己对高端指令的解码能力。上司说的话常常是非常简单的,他们真正需要得到的结果常常藏在简单话中,我们要善于将这些简单的指令解码成能实际操作的工作计划。这里说的高端指令解读能力,不是说对职位高的人的话语解读,而是说能从很简单的信息中扩展开来,寻找到核心需求,再从核心需求中发散细化其他需求的一种能力。
7.选择一个公司,公司的大小与你的收益没有太大关系。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就是到大公司会得到更高报酬,更多收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一个公司规模再大再有钱,也不会无故多给你高出一分的报酬,只会根据你为公司创造的收益决定你的报酬。任何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多学习一些成熟的管理模式,规则规范,那就去比较大型的公司,如果你需要锻炼自己独立性,提高自己的业务开发能力到小公司或许更合适。
8.去掉弱者心态。有弱者心态的人,处处怕被受到伤害,很难有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观念,不会如何与人处事,常常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这样的心态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9. 方向比位置更重要。选择一个职位、一个公司,一定要符合自己的目标发展,职位是要放在方向之后考虑的。一个没有自己坚定目标的人,常常成为公司的橡皮贴,哪里缺人、哪里临时有需要,就会把你派去,根本不会考虑是否符合你的个人发展。因为都是做一些琐碎的事,不会做出什么大不了的成绩,久了就会丧失自己的优势,而公司反而觉得你也没有做出什么不得了的业绩,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个人悲剧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还有,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权力欲强、喜欢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严格控制,常常把目光放在凌锁的事情上,整个部门或者公司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却都是在做垃圾回收式的工作,还是趁早离开吧。如果你是一个主管,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发展方向的策划思考上,为下属创造施展才能的条件,让他们去做具体的事,那些枝枝节节的事情如果对目标影响不大,就不要计较,不要让你的下属和你一起做事感到没有前途,感到迷茫和绝望。
10. 不要让所谓的企业文化迷失了自己。“企业文化”都是利益掌控者获得更多利益的思想工具,那些所谓的理论对你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这句话并不是说要让你不认同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如果你想个人有发展,一定要把这个事分析透彻。一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得到更多收获,绝不是“企业文化”能带给你的,把时间多用在学会怎么与人愉悦相处,怎么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怎么锻炼自己的情商、怎么分析需求、怎么了解市场、怎么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上,会对你有帮助的。当然,当你想有一天自己做老板的时候,再深入研究一下企业文化吧。
我的一些浅见,以自己的小小经验,希望对那些迷茫的新人们有一个小小的启发。
heiry wu
交叉补贴原理:当你免费或者低价获得一件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为另一件产品或服务付费,实际上用户的总支出是大于总收益的,也就是其实用户自以为占到了便宜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对商家而言,表面上是做赔本赚吆喝的,实际上却从另外渠道获得了巨大收益以弥补那部分低价出售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商家总收益是不低于总付出的。
这一原理在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旅行社就是个运用交叉补贴的高手,对这一原理喜爱有加,乐此不疲,他们往往打出超低价的报团费招牌,团费甚至低于单程机票的钱,以吸引游客参团,然而实际旅行中,游客显然已经被导游无形绑架了,导游利用直接或者间接强迫购物的方式获取暴利,以此来补贴亏损的报团费。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香港导游阿珍骂人事件、前国乒手陈佑铭因被强迫购物气死事件等都是旅行社用交叉补贴营销换来的恶果。有些餐厅或者美容厅往往派送诱人的优惠券,吸引人前去消费,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却往往要付出比正常更高昂的代价。商家赠送手机,捆绑资费套餐,免费送饮水机,源源不断地从桶装水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些都是最常见的运用。
这一原理在互联网中的体现最初是从游戏开始的,当时游戏厂商引发了大量的游戏点卡,低价或者免费派送,吸引大量用户前去消费,然而在游戏中却设置了种种门槛,诱使或者迫使玩家更多付费。但这个游戏运营模式在激烈竞争下已经被互联网淘汰,现在却以其他方式存在。当前的网络游戏,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商家以道具、虚拟货币等其他手段来获益,其实这本质上也还是交叉补贴,只不过是换了种表现方式罢了。
更高级的交叉补贴模式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也是现在最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商家不再以旅行社式涸泽而渔的赤裸裸地运用交叉补贴,直接向消费者收费,而是通过免费向普通网民提供服务,向商家或者企业收费的模式获得补贴收益,直接消费者不再支付补贴部分而是由另外的第三方来买单。例如网络招聘,普通网民是免费注册获取招聘信息的,而在网站登记招聘信息的企业是需要付费的。360杀毒软件,对普通用户是全免费的,而对企业用的服务器版却是收费的,网络游戏是免费的而收益更多来自道具买卖和广告嵌入,而腾讯QQ则将这一原理用到了极致。这种交叉补贴方式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也是最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它舍弃了最原始的交叉补贴原理运用形式,而是将受益对象和补贴对象分离。
交叉补贴通过低价格或者免费迅速获取大量用户,占领市场份额,拥有大规模的用户终端,而通过衍生品或者增值服务获取收益。但是这一原理运用的前提是边际用户成本较低,也就是增加一个用户增加的成本非常低,否则商家将难以承受带来的巨大成本。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好运用莫过于互联网了,因为互联网的运用成本相对较低,多数互联网应用产品边际成本微乎其微,这使得交叉补贴在互联网中得到了最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