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理路

By heiry on 2024-06-09 [ in 生活, 随写 ]

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追求改变、进步和提升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实质性和长期的成功,大都需要从小到大、从慢到快、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地改变,也就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从而最终达成目标。这叫做“进化论原则”,这是一个生物学规律,也是一个社会学定律。

其本质思想,是无论生物体生理,还是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群体行为,都是具有惯性的,而要改变这种惯性,需要持续长时间的微小变化积累。正如矫正牙齿、骨骼的方式,需要长时间持续给予微小的力量来改变,若强力扭转,只会折断折损,而达不到矫正的目的。

一个人要想减脂成功,不是一下子严控饮食,突增运动量,突击能够达成;而是,每天形成一定的热量缺口,慢慢递进式的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再调整方案,使得身体适应节奏,不会报复性反弹,从而稳步到达目的。

改变一个拖延的习惯,是通过把事情拆解为一般事务性和深度事务,从一般性事务的立即行动,自然过渡到需要深度思考的缓步行动,曾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原子习惯》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一项社会改革能实现,必定是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制度柔性的过渡,慢慢达成的;所有激进的方式,只会带来动荡、割裂和反弹。台湾土地改革,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与大陆共党残暴血腥的方式不同,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循序漸進的三部曲,是温和渐进式的改良,照顾到了各方利益,整个过程没有杀人流血,成功实现了和谐与蓬勃发展的良性结果,成为世界土地政策的学习榜样。已经灭亡和可预见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国家,以及南美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的统治者,都企图以简单粗暴共产乌托邦思维改造社会,最后都是血流成河、贫困、饥荒与仇恨遍地的结局。

就在五十年前,新竹一帶的佃租率仍高達七○%,也就是說,農民一年的辛勤收穫,有七成要繳給地主。台北、台中、台南等七縣市,佃租率平均也高達五七%。

直到陳誠來到台灣。

一九四八年,國共內戰正在生死關頭,陳誠被任命為台灣省主席。

懷著「民有、民治、民享」社會公平的夢想,看見當時貧富差距如此懸殊的台灣農村,陳誠決意重新分配土地所有權。

但陳誠的改革,不同於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雖然也引起一些大地主不滿,但始終沒有造成血淚抗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以循序漸進的三部曲: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來完成改革大計,每一步都是溫和理性的財富重分配

這些改革使台灣農業生產力大增,糧食比前一年增產三成,佃農收益比前一年增加四三%。不僅農村貧富差距縮小,台灣也自此有了邁向工業化的厚實基礎。—— 《土地改革第一波 陳誠》《天下雜誌》2012-06-25

年轻时,没明白这个道理,后来读了很多历史巨人的思想,结合实际的经验,方悟出其中的真谛。

因復語張曰:「爾性太急切,且易衝動。爾當知世上有許多事,皆非躁急之舉動可以成功者,唯步驟一致漸進之行動,乃可得真正之進步;換言之,即全國人民程度進至適當之水平線後,仍將感效果之遲緩。然余之經驗告余,躁急者百分之力量,祇能得一分之收穫;而徒求快意一時之舉動,決不能致中國於富強,惟堅忍卓絕之苦幹,始能得理想中之成功。」 張聞言,頗感動,誠摯言日:「夫人,余已覺悟此舉…

——《西安事變回憶錄 》 宋美齡著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一月 中正文教基金會

 

…社會是種種勢力造成的,改造社會須要改造社會的種種勢力。這種改造一定是零碎的改造,——一點一滴的改造,一尺一步的改造。無論你的志願如何宏大,理想如何徹底,計劃如何偉大,你總不能攏統的改造,你總不能不做這種「得寸進寸,得尺進尺」的工夫。所以我說:社會的改造是這種制度那種制度的改造,是這種思想那種思想的改造,是這個家庭那個家庭的改造,是這個學堂那個學堂的改造。

——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胡適 1920年1月15日上海《時事新報》

——《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 馬英九著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007年

>> 阅读全文  >>

易卜生主义与东施:睿智非远去,世间有适之

By heiry on 2023-12-14 [ in 生活, 随写 ]

学生时代,上了十几年的学,读过诸多所谓的“大师”、“伟人”的名篇名著,却从没有过真正的内心触动。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些所谓的名篇巨著,总是让人觉得或是云里雾里,或是无病呻吟,或是不着边际,甚至故弄玄虚?既没有让人自然接纳的美感,也没有让人真正体会到那些宣扬的“智慧”,读多了这样的书,不但没有理清种种疑惑,反而愈发使人迷茫。直到N年前,误入《易卜生主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真正启蒙的时刻。

说起来真是无比的悲哀,人生几乎过半,才恍然大悟,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才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洗脑教育上,这种教育往脑中灌入的都是垃圾,这些垃圾让人失去自我,备感迷茫。等到有所觉察,再往外一点点掏出垃圾时,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却不得不又从零开始起步。

跟随着《易卜生主义》的线索,一点点看到了智者的光芒,一步步看到真正英雄的身影,慢慢看清那些篡改历史、丑化良善的跳梁小丑们的真面目。

当年张维迎在与林毅夫公开辩论产业政策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 所以我们看到, 一旦政府鼓励任何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一定会变得产能过剩, 危机四伏。 凡是政府扶持的产业, 不把它做砸绝不会罢手。
当然, 做砸了是不是罢手也不一定, 因为政府官员还可以错上加错。 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产业政策一定会出现错误: 支持了不该支持的企业和产业。

但政府官员一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为错误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掩盖错误的一个办法是对失败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就从无知走向无耻。

—— 《政府的边界》张维迎 林毅夫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03-01 P21

管理学上也有一个普遍的认知:一个人能力越低,一旦偶然身居要职或高位,他就越热衷于证明自己的了不起,做出各种荒唐举措,为了掩盖荒唐举措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又会制造更多更加荒唐的措施。低能的管理者,往往不会把时间精力用于改进工作上,而是不断做表面文章,以彰显不凡来获得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可。

小人得志时,最热衷于宣扬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不断编造谎言,用尽诋毁手段贬低人格高大的人,并用暴力打手严密阻止真实信息的传播。东施知道自己很丑,于是逢人就编造自己辉煌的过去,并极力渲染西施是多么的丑陋和不堪,严密控制村外的信息输入,极尽谎言与威胁,使得周围的人都慑于淫威而宣扬她是村里最美的人。但凡一个正常人出现,都会立马把她照回原型,于是她就编造各种“辱村”论,把其它被洗脑的工具人拉到拉到同一战线,鼓动对立。一旦西施真的出现,她就彻底无地自容,只会用更竭嘶底里、更荒谬幼稚的方式来对抗。

从《易卜生主义》到《演化论与存疑主义》《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贞操问题》《科学与人生观》《不朽》《我们对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再到《时论集》, 加上几十年的日记,给人的思维冲击已经不能简单用“巨大”来形容了。在大量阅读适之先生的著作后,猛然惊醒,韩寒当年是多么的清醒而睿智,不禁为自己花了那么多宝贵年华在垃圾教育上痛心不已。

当你有一天看到,站在面前的西施不仅美丽动人,且人格魅力十足时,你一定会认清那个拼命诋毁她、且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你和其接触的东施。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满世界都称“我的朋友胡适之”,获得过三十多所世界顶级名校荣誉博士学位的人,一生没有拥过一兵一卒,没加入任何党派,至死践行科学、民主与自由的学者,却被列为“战犯”,被工具人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批判浪潮并写下几百万字批判“巨著”。

(更多…)

>> 阅读全文  >>

不需要意义

By heiry on 2023-10-08 [ in 生活, 随写 ]
>> 阅读全文  >>

难过的一天

By heiry on 2023-07-12 [ in 生活 ]

快两年没更新,今天好想写点东西。

大学时的好同学,今天因为癌症走了,早上听闻这个消息,很难过,一天都感觉有点恍惚,没有心思做事。

大学时,几乎每天吃饭、上课都是在一起,同院的好几个同学甚至分不清我俩。有一次课间,两位同院的女生从身边走过,其中一个过来打招呼,对着我却叫的是他的名字,旁边女生顿时笑出声来。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还说我们是双胞胎,长得很像,又经常在一起。

聪明,谦逊、厚道,是他最大的三个特点。

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记忆力极好。总成绩整个学院名列前茅,班里曾是第一、第二名,英语四六级都一次过,后来通过公考入职了国资委,随后又考研读了硕士。

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自带行书风,错落有致,工整干净,非常有条理。

谦逊这种品质在他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我大概是整个大学期间和他走的最近,接触最多的人,但我从未见过他夸耀过什么,甚至隐式地炫耀过什么,从未有半点的傲气,对任何人都非常谦逊,做人行事都非常低调。

厚道,是无法伪装的。一个人是否厚道,长期的一言一行,绝对是可以感知的。他就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我们几年的相处,他给我的印象,是实在、真诚,没有多余的成分。

他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间影响了我。

(更多…)

>> 阅读全文  >>

什么是人间值得,勿让人生失去期待

By heiry on 2021-07-30 [ in 生活, 随写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背后的人间炼狱

唐安史之乱期间,真源县县令张巡组军死守睢阳,被围八个多月,等不来援军,城中粮尽,开始杀马,捉老鼠,网麻雀,吃树皮、弓弩等,最后发展到已无物可食。为了显示对朝廷效忠的决心,他依然拒不投降,并当众杀掉自己的妾,予部下食用。在这种疯狂示范下,副将许远杀掉自己的奴仆,供军饷食。此恶一开,守军就以杀城内百姓为军粮,先杀完妇女,然后杀老弱,最后杀男丁,前后杀了三万多人做军粮。

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旧唐书 · 卷一百八十七 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 忠义 下 · 张巡》

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飧,坐者皆泣。巡疆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新唐书 · 卷一百九十二 中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 忠义 中 · 张巡》

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 … 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最后,睢阳城还是被攻破,张巡被燕军处死。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的张巡,被树为忠勇志士,受到朝廷的大加赞赏,追赠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包括唐及其后各朝代的正史,无不把他置于“忠义”之列,以颂扬其忠君爱国之举。后来的知名文人武士,包括王安石、韩愈、岳飞、陆游、文天祥等均撰有赞颂张巡诗文。直至今天,无论是各种著述,还是网上的三教九流,依然普遍高唱赞歌,颂之为英雄烈士,河南商丘更是重建了“张巡祠”,并指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这种高歌论调在愚民政策与洗脑教育的环境下,无疑大有市场。本来对向敌人的屠刀,毫不犹豫地刺向自己的爱人和父老姐妹,在高亢狂热的“忠义”名义下,把他们活活变成人肉鲜羹。如果是说在那个愚忠极权的年代,勉强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在鼓吹这种丧尽人伦的“忠勇”行为,就是匪夷所思的人性泯灭了。

不要说那是被杀者的自愿,难道那三万多人都排着队、心甘情愿被杀?难道他们看着自己父母、爱人、兄妹、儿女先后一个个被活杀烹煮,没有愤怒的哀嚎和反抗?那个在张巡看来“岂能可惜一妇人?”、不值得一提的小妾,怎可能心甘情愿被一个视自己为工具的恶棍屠宰分食?无论是司马光,还是后来专制皇权下的文武墨客们,包括今天高唱颂歌者,无疑都刻意回避了这些问题。实则,无论妻妾奴仆还是城中民众,不过都是在这些朝廷恶犬武力裹挟下,处于极度恐惧和饥饿,绝望到无力反抗而已,经过官方宣传机器和御用文人的渲染,成了心甘情愿的牺牲奉献。对于百姓草民而言,无论朝代如何变化,都不过是奴隶换了个主人而已,他们怎可能情愿让自己和亲人活活变成人肉汤羹,怎会有如此丧心病狂的动力来维护统治阶级?

也不要说,这些都是必要的牺牲。这只不过在自我拔高的道德感下,打着大义的名号,不择手段地用他人的牺牲来装点自己的高尚,用底层和弱者的血肉来显示自己的忠贞,以无底线践踏他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方式向上邀功、攫取名利罢了。燕军目标是腐败没落的李唐朝廷,与城内百姓没有半毛瓜葛,更没有任何理由和动机去屠杀百姓。事实也显示,周边已被燕军占领的郡县,并没有发生屠戮百姓的行为。历代朝廷之所以极力推崇这种无人性的忠诚,无非是培养大量无脑韭菜为其专制统治的延续卖命而已。

柏杨在其白话版《资治通鉴》中,对睢阳之围有着与司马光完全不一样的思考,可谓发人深省:

美国和墨西哥战争时,大卫·克拉克先生,曾经死守阿拉姆城,但他先疏散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妇孺,然后征求“与城共存亡”的志愿军,经过一场惨烈的攻守战,全城被屠,跟睢阳之围的故事,中国家喻户晓一样,阿拉姆之围的故事,美国也家喻户晓。

然而,阿拉姆之围,可歌可泣,睢阳之围,我们没有歌,只有泣,那是已瘦成一把骨头的女人和孩子们,被暴官们宰杀时痛彻骨髓的哀泣。中国人没有生命的尊严,在恶君凶臣、强盗匪徒眼中,一文不值;就是在所谓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以及高级知识分子眼中,也不过是使他成功的一种手段。每一思及,悲愤交集。

——  《柏杨版资治通鉴》第五十三册《睢阳之围》

狂热愚教下的人伦之殇:告发母亲,弑母狼子的追悔

1970年4月11日,安徽固镇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方忠谋被当局枪决于郊外,罪名是“反革命”。

而导致方忠谋被处决的关键,正是她儿子张红兵和丈夫张月升的揭发举报。

1970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八,方忠谋在家里,吃完饭与家人闲聊时,批评毛以及对其的个人崇拜。她的话旋即引起她那“根正苗红”的儿子、大院里最积极的红卫兵张铁夫(当时已改名张红兵)的强烈反弹。张红兵当场指责母亲“贬低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并“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表示他与母亲现在已经是“阶级敌人”,当即与她划清界限。

而方忠谋的丈夫张月升,在与妻子划清界限的同时,则带着材料去军方举报——“揭发方忠谋的’反革命行径’”。张红兵还怕父亲还留恋夫妻之情,不是真的去举报,自己又写了一封检举信,并包上平日佩戴的红卫兵胸章,走出家门,把信塞进了县群众专政指挥部军代表的宿舍门缝里,张红兵原话是:“就是向军代表报案,把母亲抓起来。从幼儿园到小学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张红兵:事情发生在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化大革命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

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

这时候父亲就表态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部都给我写出来。母亲写完一张纸,我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 新京报2013年08月07日 《一名红卫兵的忏悔:永不饶恕自己“弑母”

而他们的举报,直接将方忠谋送上了死亡之路。军警很快上门将“反革命”的方忠谋捆走,两个多月后的1970年4月11日,在万人宣判大会之后,方忠谋被押送郊外枪决,她是固镇县在文革中第一个被处死的“反革命”。

张红兵: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新京报: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你就要埋葬在固镇了。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打倒现行反革命分子方忠谋!枪毙方忠谋!我知道我和父亲这么做,意味着母亲会死亡。

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后来,固镇县教育革命展览中,还有一块展板是《大义灭亲的中学生张红兵和反革命母亲坚决斗争的英勇事迹》。

—— 新京报2013年08月07日 《一名红卫兵的忏悔:永不饶恕自己“弑母”

由于父子二人的揭发,“重大反革命”方忠谋被当场缉获。在长长的揭发材料的结尾,张红兵和父亲都写上了“枪毙方忠谋”的字样。同日,张月升还写了离婚申请,和代表儿子脱离母子关系的申请,方忠谋毫不犹豫签上了“同意”。

因为“大义灭亲”,张红兵被树立为革命典型,在母亲的批判大会上做演讲,他的“革命事迹”还被创作成漫画在县展览馆展出。张家父子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小县城里很多百姓,却对他们出卖亲人的行为,暗地里指指戳戳。

——凤凰卫视2016年5月31日《冷暖人生》:《昔日红卫兵忏悔:16岁时揭发母亲“反动言论” 害其被枪决

多年后,张红兵才醒悟:那些虚幻出来的崇高是“杀人不见血的锋利刀子”,“世界上最伟大是母爱,最崇高的是人性”;他才明白,自己母亲原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那个愚昧而泯灭人性的时代中,她是极少数没有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为自己有一位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母亲而感到骄傲。我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解剖自己卑微的灵魂,公开地对被我告发而冤死的妈妈进行忏悔。—— 新民周刊《张红兵为“弑母”道歉背后

张红兵还说:“只是在自己和亲人们经历过无数的艰难和坎坷,付出了一次又一次血和泪的代价,并且在我自己娶妻生子之后,原本不懂任何人情世故的我才大彻大悟了:什么虚幻的景象,动听的说教,人造的偶像,神圣的祭坛……全是愚弄别人、自欺欺人的骗人鬼话,是毒害青少年和儿童的精神鸦片,是杀人不见血的锋利刀子!不管是谁,永远都离不开自然规律——吃饭、穿衣,生老病死;世界上最伟大是母爱,最崇高的是人性!” —— 新民周刊《律师为文革弑母忏悔:说教偶像全是骗人鬼话

文明的国度:他们坚守的是什么

桑德尔在《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Michael J. Sandel)一书也即哈佛公开课中,对自由、正义、公正、道德等诸多方面做了广泛探讨,举了大量引人深思的例子,《拒林肯总统任命的李将军》和《兄弟的守护者:伯格兄弟》就是其中之二:

——桑德尔举例之一:Robert E. Lee:

罗伯特•李出生于弗吉尼亚州,是美国历史上著名将领。南北战争爆发之前,李是联邦(Union)军队的指挥官,他反对南方脱离联邦,认为这种做法是分裂国家。而当战争逼近的时候,1861年4月17日,他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宣布退出联邦、加入南方的邦联(Confederate),而第二天,林肯总统提名李为北方联邦军队的统帅,李拒绝了。 他声明自己反对奴隶制,但是要他带军队攻打自己的家乡他做不到,相比联邦统一而言,保卫家乡更重要,他对弗吉尼亚州的义务要超过他对联邦的义务。随后,他辞掉联邦所有职务,加入实力大不如联邦的南方邦联,并任总司令职,为家乡而战,转身成为北方联邦的对手。

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解释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尽管我对联邦很忠诚,可我还是不能,举起拳头来打我的亲友、我的孩子、我的家乡……如果联邦解散了,政府瓦解了,我会回到家乡,与乡亲们共担苦难。只有在需要保护家乡的时候,我才会拔出利剑。

With all my devotion to the Union,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make up my mind to raise my hand against my relatives, my children, my home . . . If the Union is dissolved, and the Government disrupted, I shall return to my native State and share the miseries of my people. Save in her defense, I will draw my sword no more .

在李将军看来,家比国(联邦)重要,亲情比与政治正确(统一)重要。李将军后来虽然战败,但依然深受美国人爱戴,没有人把他当做叛国者,到了今天,他依然被美国人尊为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桑德尔举例之二:Brothers’ keepers : The Bulger brothers

威廉·伯格 (William Bulger )与 詹姆斯·伯格 (James Bulger )是亲兄弟。不同的是,兄弟俩走的道路完全不一样, 威廉从小努力勤学,读完大学,并获得律师资格,后来从政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参议院主席,是马萨诸塞州最有权势的人,随后又担任马萨诸塞大学校长。

而他哥哥詹姆斯,则中学辍学,整日流荡街头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后来发展到抢劫银行被捕入狱。出狱后在更是组织了黑帮组织:冬山帮(Winter Hill Gang),从事谋杀、敲诈、洗钱、贩毒及走私军火等非法勾当。1995年开始,被FBI列入十大通缉犯名单之中,悬赏金仅次于本·拉登。

尽管威廉·伯格与他的哥哥通过多次电话,但是他却声称自己并不知道哥哥的下落,并拒绝协助警方调查。2001年,当威廉在陪审团面前作证时,一名联邦检察官对他施压,要求他提供哥哥的消息,遭到他回绝。

法官当庭质问:“想清楚了,难道你对哥哥的忠诚,胜过马萨诸塞州人民吗?”

“So just to be clear, you felt more loyalty to your brother than you did to the people of th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

“我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威廉回答说,“但是我确实需要对我哥哥忠诚,我在乎他….我不愿意帮助任何与他对立的人……我没有义务帮助任何人去抓他。”

“I never thought about it that way”,Bulger replied. “But I do have an honest loyalty to my brother, and I care about him . . . It’s my hope that I’m never helpful to anyone against him . . . I don’t have an obligation to help everyone catch him.”

由于拒绝协助调查, 威廉在公众的压力之下,于2003年辞去了马萨诸塞大学的校长一 职,尽管他并没有由于阻碍调查而被起诉。

桑德尔教授在书中写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公正之事就是帮助人们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家庭的忠诚能够凌驾于这一义务之上吗? 威廉·伯格显然是这样认为的”。

Under most circumstances, the right thing to do is to help bring a murder suspect to justice. Can family loyalty override this duty? William Bulger apparently thought so.

威廉·伯格本身是律师,也是资深政治家、教育家,他精通法律也深谙社会常识,有着自己的坚定的信仰和坚持,哪怕面临的是犯罪的亲人和所谓的法律正义,他依然坚守亲情第一,维护基本的人性伦理。

而在哈佛大学的公开课讨论中,很多人都赞同一个观点:如果极端情况下非要在二者择其一,家庭优先于团体或社群,团体或社群优先于国家。而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图雷斯基兴奋剂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思考的另外一个角度。

图雷斯基兴奋剂事件

图雷斯基是俄罗斯国家队游泳教练,培养出了波波夫、克利姆等多名奥运金牌运动员。1993年,图雷斯基开始受聘于澳大利亚体育学院,为澳大利亚训练游泳运动员。2001年4月,居住在堪培拉的图雷斯基家中被盗,失窃物品包括珠宝、得意弟子们赠送的金牌等,这些东西后来被警方找到,但在清点丢失物品时,警方意外发现了少量的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的合成代谢类固醇。

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随后对外宣布,由于家中非法窝藏兴奋剂,图雷斯基被暂时取消教练资格。两天后首都堪培拉地方法院对图雷斯基发出传讯。图雷斯基事件在一向非常重视名誉的澳大利亚,引起了强烈震动,澳总理霍华德发表讲话,对案件表示关切,决不能让“水晶般清澈”的澳大利亚游泳队受到兴奋剂玷污。

但是,法庭认为,这个案件需要图雷斯基夫人的证词,而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如果证词需要夫妻之间揭短、对婚姻关系造成伤害,则不予采信。正因如此,图雷斯基被法院宣布无罪。

连岳在《作为底线的尊严》一文中,对图雷斯基兴奋剂事件,引述了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一书主张的法理精神,这样评说:

现代法律精神,反对基于背叛、出卖为基础的证词,即使这些证词是确定无疑的,也不应当予以采纳。法律首要的是维护人类的尊严,而不是沦落为“合法”的犯罪。

背叛、出卖是犯罪者都厌恶的品质,我们不能以犯罪都鄙夷的品质来对付犯罪。如果一个人背叛自己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去举证自己的亲人,那么反而是一种犯罪行为,没有比这种背叛更伤害人类的尊严了,它的社会危害性不言自明。

文明国度,其实不仅仅是婚姻关系,维系人类社会根基的亲情伦理,都是在这种法理思维的庇护范围。中国哪怕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时代都是倡导和维护“亲亲相隐”的。

以前看《拯救大兵瑞恩》,觉得电影虽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但主线虚构成分很多。后来看了国军上将温哈熊的回忆录,才知道现实中,美军真有这样的不成文制度。他们理念上就深植着家庭是社会根基的思维。一个正常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从人性出发达成集体目标,而不是毁灭人性来达成集体目标。

九月廿二日,沈劍虹大使晚宴招待紅極一時的白宮安全顧問季辛吉(基辛格)博士,我亦應邀作陪。談話中我發現此人是位一流的政治人物,也極自負。十月上旬利用週末乘火車前往紐約,與三哥赴西點軍校墓園向父母親致祭,隨即到教育長官舍拜訪老同學山姆華克准將(Brig. Gen. Sam Walker)。

他是韓戰中鼎鼎有名的美國陸軍第八軍團司令華克上將(General Walton Walker)的獨子,我們離開VMI後幾乎二十年沒有見面了。他親口告訴我:在韓戰中他的父親乘吉普車赴前線視察,不幸車翻人亡。而美軍有項不成文規定,在戰時獨子可不擔任有生命危險的職務,而山姆此時正是第一線連長,麥帥乃將他調到身邊擔任他的隨從參謀。在西點任滿後,山姆會歷任副師長、參謀長、軍長,一直到陸軍部隊司令部(Forces Command)的中將副司令,在七O年代中,他的司令調升陸軍參謀長,乃保薦他出任司令。

—— 《溫哈熊先生訪問紀錄》P154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1997

胡适1958年5月27日在国立政治大学演讲,道出亲人间互相举报的反人性恶行,从来不是中国传统所倡导的,而是共产党师承的结果:

… 共產來用暴力來維持它的政權,用一種「永遠不能實現的理想」來統治,這都是我國古代根本沒有的,既不通人性,也不通人情,孔子曾說過:「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父子隱,子爲父隱」,這是表示人性與人情。在文明國家裡所制定的法律内,均有白己的親屬不能作證的规定,也就是顺乎人情;而在共產的社會神,却叫人父控其子,子控其父,將人情完全抹煞

共產黨的這一套,完全抄龑自蘇俄,當俄革命後,曾有一小孩莫洛索夫(Morozov)的父親再加中私藏了一些食,莫洛索夫便去向法院告訴,當黨部把他家的糧食沒收後,這位父親也被處罰了,不久,這小孩便失蹤。後來發現,這孩子被人殺死在林中,共黨了表揚這孩子的「功績」,還替他建了一座紀念碑,這不過是共產黨禁止私有財產存在的反人性的事例之一。

—— 《從中國思想史上談到反共運動》胡適  1958年5月27日

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鸟儿不是没有勇气飞过大海,而是对岸早已没有了等待。

哲学上讨论活着的意义,始终争论不休,更多人认为,活着本无意义,是人赋予了活着的意义,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一个人的回忆总是恶意满满的时候,就是他找不到活着意义的时候,对世间也就没有了留恋。

说到底,支撑一个人活着的,是温暖的回忆,是爱;而温暖和爱,都是源自于人,源自亲密关系。人类社会,自然情感所产生的亲密关系,是基于家庭的血缘关系,是生物本能最无私的爱,这种爱使得人类物种得以续存。由家庭延伸出来,是基于繁衍和生存的社群亲密关系,如婚姻,族群等,再延伸出来的是基于安定、和平、协作等的社会关系。这些亲密关系随着触及的半径越大,人们对它的依赖就越小。

法学有个基本术语叫做自然法(natural law),是相对于“ 人定法”(positive law)或立法法( legislative law)而言的。自然法并不是成文法, 它是人类以理性和情感所发现的、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最一般的戒条或法则,是良知、 正义、 德性的集合体,是所谓的”天理”,是人定法的元规则,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绝对律令”。

几乎所有自然法,都毫无例外地把家庭认作是社会的中心,人类关系的基础,把维系血缘、亲密关系当做最重要的事。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夫妻互爱互信等是人性中最永恒的东西,是人生的根基,缺少了它,人类关系就会充满怀疑和不信任,陷入野蛮的丛林法则。人除了基本的家庭亲密关系,社群亲密关系中的互帮互助、知恩图报、言而有信等等,这些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需求。

人的一生中,幸福感通常来自于有牵挂的人,有美好的回忆。缺少了这些,人就没有了灵魂,若一个人没有了期待,就会没有底线,行同野兽,充满攻击、互害和弱肉强食。

在思想改造、反右、文革等人类史上最荒唐与恶毒的政治运动中,出现过无数的张红兵:子女揭发父母,夫妻互相告发、学生批斗老师,朋友同事瞬间翻脸…,这些不仅仅是冤死几千万人,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性灾难,深刻影响了几代人,这种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恐惧从此延续至今,有人倒地没人敢扶,假货横行、谎言无处不在…在共产主义这个人类毒瘤的暴力和洗脑下,造就了一个互害社会,人人自危。

我们终其一生,回忆起有幸福感的时刻,无非就是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爱人的甘苦与共,友人的肝胆相照,这些构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人性中的亲情伦理、爱与信任,是人永恒的财富,破坏了这些,人就陷入自我怀疑、兽性当道的恶性循环中。没有任何“伟大”的人、任何“光荣”的事业,任何“正确”的理由,有资格鼓吹一个人去牺牲这些。

>> 阅读全文  >>

何为令人尊敬的对手:日本、德国启示录

By heiry on 2021-05-28 [ in 生活, 随写 ]

日本、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然而它们在战后,又都迅速从满目疮痍的国家一跃成为顶级经济强国。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们都从最令人憎恶的法西斯国家,都变成了最受欢迎的民主国家。这里的“最受憎恶”,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二战是国家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同盟国,针对德日意为首的少数轴心国的战斗,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征讨,说它们最受憎恶并不为过,那“最受欢迎”又何从说起?

衡量一个国家受欢迎程度,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护照指数大概是国际上最通用的,其中免签(VF)和落地签(VOA)综合数量是其核心指标,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被其它国家的接纳程度。免签和落地签意味着,对一个国家的制度理念、文明程度、操守信誉、经济水平等等的肯定,也就间接表达了对对方到来的欢迎。

亨氏护照指数(The Henley Passport Index),公认是最权威的护照指数,近三年排名如下(→访问源数据):

可见近三年,日本德国均居于全球前三甲,日本甚至稳居第一。

另外,Arton Capital 制作的护照实力排名Global Passport Power Rank ,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加入了考量。排名显示,德国近年均居榜首,日本则在第3-8名间浮动,都在全球排名最靠前的国家行列。

其它一些国家形象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德日在国家形象和受欢迎程度都名列前茅,只是这些数据主观因素太多,不够严谨或有诸多水分,仅作额外的参考。 (更多…)

>> 阅读全文  >>

螟蛉之死:我们为什么学而不慧?

By heiry on 2021-04-20 [ in 生活, 随写 ]

水稻、高粱、桑树等有一种常见的一种夜蛾科害虫,生物学名叫做双带夜蛾,古人称为螟蛉。

有一种与螟蛉关系密切的土蜂叫做蜾蠃。蜾蠃常常捕捉螟蛉的幼虫到自己的窝里,但并不吃它们。古人以为蜾蠃纯雄无雌,不能生殖后代,它们捕螟蛉的幼虫藏于窝中,是为抚育它们。经一段时间抚育后,螟蛉幼虫后就会转化成蜂蟲,破巢而飞,长成蜾蠃。

“螟蛉”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有着这样的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螟蛉产下幼虫,蜾蠃带走了它们。

西汉扬雄在《法言.学行》中写道:“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裸,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大意是说,蜾蠃把螟蛉幼虫抓回泥窝中,并对它说:“像我,像我”,时间一久就会变成蜾蠃的样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蜾蠃,细要土蜂也,天地之性,细要纯雄无子”;汉朝郑玄笺注《诗经》曰:“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晋朝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蜾裸,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子”。

古人沿用扬雄和许慎等人的说法,以为蜾蠃有雄无雌,无法生殖,才收养螟蛉以传宗接代。它们抓螟蛉幼虫藏于窝中并把窝封住,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并祷告说:“像我,像我”,七天后螟蛉幼虫就会化成蜂虫成为蜾蠃之子。

于是,古人就把“螟蛉”比喻为养子。

直到南朝,有一个叫陶景弘的药师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真相完全不是前人说的那样,随即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蜾蠃并非只有性,而是雌雄俱全,蜾蠃把螟蛉幼虫衔回窝中,根本不是为了抚育它们。他发现,雌性蜾蠃在产卵期,取泥球筑巢,后产卵于巢内,用丝把卵悬在巢内侧,再外出捕捉螟蛉,然后以蜂针刺其麻醉并封在巢中,作为自己幼虫的食物,通常一巢贮藏一、二十条螟蛉,一段时间后蜂卵孵化成幼虫,长成蜂后破巢飞出。

原来,蜾蠃与螟蛉根本不是抚育与养子的关系,而是捕食关系!

后来,更科学的发现揭示,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它与螟蛉其实是一种拟寄生关系。所谓拟寄生关系,就是指寄生者总能导致寄主死亡的一种寄生方式。原来,蜾蠃用毒蜂针把螟蛉蛰成半死不活,使之既不能逃走,也不会立即死去,然后产卵于螟蛉体内,随后蜾蠃卵发育成幼虫,就以螟蛉身体为食,蜾蠃幼虫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螟蛉死去的过程。

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从广义上来讲,捕食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典型的捕食 捕食者在袭击、杀死猎物后并将其吃掉;(2)食草 捕食者逐渐杀死被捕食者(或者不杀死),但只消费一部分;(3)寄生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有密切关系,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在寄生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寄生者总能导致寄主死亡的方式,称为拟寄生。拟寄生现象在昆虫中极为普遍,凡是昆虫对昆虫的寄生都属于拟寄生,主要是寄生蝇和寄生蜂。蜾蠃与螟蛉之间的关系,就属于拟寄生。雌性成虫把卵产在寄主的体表(如寄生蝇)或体内(如寄生蜂),孵出的幼虫靠取食寄主的体液或组织为生。幼虫成熟后在寄主体内化蛹或从体内钻出在寄主体表结茧化蛹,同时伴随着寄主的死亡。拟寄生的物种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各种寄生蜂和寄生蝇常被用于进行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用金小蜂防治棉红铃虫等。

由于拟寄生的这一导致寄主死亡的特点,使拟寄生更接近于典型的捕食;而且从广义上来讲,寄生也属于捕食的一种。(——《Newton科学世界》杂志2014年第4期,作者:包春莹)

第一次了解螟蛉之变的故事,是读《蘇俄在中國》,蒋公沿引孙中山先生所著《孙文学说》,提到这个故事: (更多…)

>> 阅读全文  >>


© 2009-2024 MOSANG.NET DESIGNED BY HE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