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本质:成功是成功之母

By heiry on 2020-12-22 [ in 生活, 随写 ]

以前从知乎摘抄的一段话,现在翻开看,仍然觉得说的很好。。。

失败带给你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挫败感,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 阅读全文  >>

没有理所当然的崇高,什么才值得我们爱

By heiry on 2020-12-17 [ in 生活, 随写 ]

曾经的一个做前端的下属,长得小巧灵气,总是被人误认为是南方姑娘,实际却是地道的西北人。她是个细心努力的人,专业知识很扎实,知识面也广,懂编程也能做UI,做事总是透出一股拼杀劲。因为她的到来,改变了我们很多人那种“女人编程能力不行”的固有偏见,在我眼中,她比这个行业大部分的男人优秀太多了。

一次我们一起去杭州出差,因为临近春节,自然谈到过年是否回家的话题。她说,她已经七年没回家过年了,我有点惊讶问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不想回,省点钱。看她不想多说,我也没多问。一周后,当我们处理完事情,返京时,在高铁站,已经挤满了返乡过年的男女老少,春节气氛越来越浓了,也许是触景生情,她有点感触,主动谈起了不想回家的原因。

她老家是某市郊农村,家里就她和姐姐两个孩子,父亲在她四岁多时候,因为车祸腿瘸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地方,没有男孩的家庭,总有莫名来自周围的敌意和欺负,从邻里纠纷到上学路上被人拦,从村里摊派到征地强拆,从屋顶被人丢石子到地里东西总被破坏,她对她出生的这个地方,留下的回忆就是充满恶意的排挤和欺凌。后来她来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工作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一是不想,二是节约钱。她决心要在北京买房安家,把父母带出那个地方,为此她兼了不少工作。

我才想起,这个总是带饭上班的女孩,她总是显得不是那么合群:不太修边幅,不像办公室其他女人那样每天快递不断,从不参加部门的各种聚会,公司郊游也一次不落地请假。她深刻让我知道,一个庸庸碌碌的领导,是一种罪恶。

提到家乡,我们总是充满赞美和怀念,然而,对她来说,家乡却是不愿回去的地方。

并不是所有的家乡都值得爱。

2018年7月,洛阳男子常仁尧,已经初中毕业20年的他,在去钓鱼的路上,暴打偶遇的初中时班主任张清林,并把视频发到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据媒体报道,他称“当年因为家里穷,没钱也没权势。上学时候不仅受学生欺负,还受老师的欺负,践踏我的尊严”。后来在审讯时表示,“我当时并没有失去理智,因为十几岁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欺软怕硬,任意践踏我的尊严,多次把我踩在脚底下,连踹了十几脚,还有几次踹我的头。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几十年了,我都忘不了”。

关注了一个在德国留学女生的自媒体,已有十多万粉丝的她,显然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她大学德语毕业,在驻华德企工作几年,后又留学德国。分享的在德国留学生活的视频质量颇高,是个独立开朗且很有思想的人。鉴于有些网友质疑她是个富二代,为此她专门花了几期讲她了成长经历,其中有一期讲她上学时候受欺凌的故事,当时这个在安徽乡下出生长大的女孩,到城里上学,受到排挤欺负。时隔这么多年,尽管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的姑娘,但回忆起这些,她依然有恨意,对学校没有好感。在回复网友的评论写到,要是再见到曾经欺负她的同学,“见一次打一次”,她永远不会原谅他们。

提及母校,多数人经常流露出一丝眷恋,然而对他们来说,母校却是刺痛他们记忆的伤心地。

并不是所有的母校都值得爱。

以前看一个海外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在美华人,当年翻过铁丝网从深圳逃往香港,然后辗转到美国的经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平静地讲述文革那段时间,全家人的悲惨遭遇细节,布满皱纹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喜怒哀乐。我以为他像很多老人那样,已经放下了过去所有。没想到的是,视频末,当记者问他,是否还想回国看看时,他突然激动起来,抬起略微颤抖的手,嘴角也有些抽搐,口气坚决地说,“永远不想回去,也不希望子孙们回去”。

首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高行健,旅居法国几十年,多次接受采访都说,“我到法国一开始做的都是恶梦,但后来再怎麼作梦,梦的也都和中国无任何干係”,“因為过去是不愉快的”,“对中国早就没有任何的乡愁”,并宣布永远不会再回中国。

谈及国家,从小在单一思维洗脑下的我们,总是备感神圣,但是对他们来说,国家却是永远不想回去的梦魇之地。

并不是国家就值得爱。

没有一样东西俱来就崇高的,家乡不是,母校不是,国家也不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一个地方,值得爱和追忆,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们安全、尊严、成长、温暖和爱,不是它本身就应该。

>> 阅读全文  >>

论终点的突变和起点的重塑,那些光环褪色的同学们

By heiry on 2020-11-25 [ in 生活, 随写 ]

总有很多人和自媒体宣扬,那些曾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同学,走向社会后,往往却都表现平平,泯然于众人,甚至落魄。

于是乎,这些同学甚至被冠以“考试机器”、“高智商低情商”、“读书读呆了”、“教育弃婴”等等众多名号。

当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完全以钱为标准时,他们确实活得很失败。

很多人买不起房或正在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被孩子教育的高额成本、高压的职业环境折磨得早已没有了斗志,而所有这些,归根还是因为两个字——“没钱”引发的。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这十几年的在学校时间里,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成绩。然而,从走出学校的那一刻,评价指标突然就变成了钱。更为致命的是,我们的教育历来都是耻于谈钱的,最要命的莫过于“有钱不一定买得到幸福”“金钱不是万能的”之类正确的滥调,毒害了无数人。

在学校教育的终点,评价指标的突变,犹如将一个正在泡温泉的人,突然拎起来扔到满是封冰的珠峰下,不仅是冰火两重天的重重一击,还告诉你前面还有高达几千米的冰山要登。。。 (更多…)

>> 阅读全文  >>

自私的半径

By heiry on 2020-08-04 [ in 生活, 随写 ]

一直认为,那些宣扬人性阴暗的言说,都是夸大了人性的恶,把人与人之间的防范当做智慧,把市井小聪明当成人生大道,根本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然而,经过很多人、经过很多事之后,发现自己错了。

人的自私,通常延伸至很大,可以大到没有边界,常常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不合理距离。

很大很大比例的人,都是如此。

在这个逐渐认知的过程中,我在反思,我是否也一样?

或许是,我才学会下意识尽量、尽量努力让自己的这个半径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在一个有教养的人应有的范围内。

我渐渐悟出,原来不能企图去改变他人的原理是出自这里。先建立规则,按照规则去追求最好结果,才是与人相处的最好方式。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教育中,都是讲树德、奉献…,到我们步入社会后才渐渐发现这些东西是行不通的,相反,一些普世价值却成了和谐关键词,从未进入我们的思想或成为我们思想的主流。于是,我们人人都讲道德,人人都讲为他,实际上由于人的自私的无限,我们慢慢厌弃这种活着的方式,又没有秉持的正见,于是我们逐渐心口不一,变得虚伪、更自私。

建立规则,树立契约精神,不奢求不强求规则之外的收益,是人走向成熟、是人际走向平衡的根本。

 

>> 阅读全文  >>

Keep Moving

By heiry on 2020-06-18 [ in 生活, 随写 ]

keep moving

>> 阅读全文  >>

成长中的背叛

By heiry on 2020-06-18 [ in 生活, 随写 ]

信任与成长

今年过年前,那时候疫情还没波及帝都,和一前公司的同事兼好朋友节前小聚,期间,他说起了一件最近遇到的事:

大约一周前,去参加了孩子期末家长会,他儿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成绩平平,平时在班里存在感很低,每次家长会,他这个后进生家长基本都是凑数,或是不发言或是说几句场面话,老师也基本不单独找他。这次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特地找了他,当他的面表扬了儿子,原因是前几天儿子举报了一同学。

他打听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几天前,班里放了学校统一买的鲜花,但班里一个调皮的男生,用树枝把花都打折了,花瓣落了一地。在老师生气的责问下,没人站起来承认错误,他儿子就当场举报了此同学。被举报的这个同学,他也认识,虽不住在同一个小区但离得也不远,平时经常和他儿子一起玩,一起上学。

举报事件发生后,这俩原熟悉的小伙伴形同陌路,甚至差点打起来,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听了老师的话,当时他默不作声,回到家后把儿子揍了一顿。

然后,当天晚上带着儿子,亲自上那位同学家赔礼道歉。

第二天,又把儿子和那位同学带去KFC,一起吃饭玩耍,这两个小家伙这才又重归于好。

后来,又在微信上对班主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批评,我看了他们之间的聊天记录,这位朋友的大致意思是,教室里明明装有摄像头,可以查出是谁捣的乱,为什么还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举报?这破坏了小同学之间的基本信任,相比财产损失这种破坏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不利于小孩的成长。作为小学老师,面对的是心智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儿童,教育方法应更正向化,而不是阴暗化。

了解完这事,真是给我很深的震撼。

这位同事北邮通信工程毕业,标准的理工男,以前一起共事的时候,他给大家的印象是,待人温和与世无争,只专心当好码农。我虽然比别人更了解他一些,但却没想到他是一个内心如此秉持正见的人,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细腻负责。他甚至想了为儿子转学的可能性,他觉得老师素质存在很大问题,而且感到得罪了老师,可能会给孩子穿小鞋,不利于儿子成长。

有些东西,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要为了任何其它眼前利益而丢掉它们。

一些很了不起的人就在身边,只是我一直都忽视了。

>> 阅读全文  >>

独立人格

By heiry on 2020-02-20 [ in 生活 ]

独立人格

>> 阅读全文  >>


© 2009-2024 MOSANG.NET DESIGNED BY HE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