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设计师需要把握以下两条原则:
1. 让浏览者很容易发现重点内容,并能醒目地发现重要的信息。 2. 信息与信息之间关系清晰,从而能引导浏览者有序地浏览。
小结:
优化信息传递顺序,可以采用色彩差异化来解决;优化信息逻辑关系,可以采用形态差异化来解决。大家可以将这两条原则应用到模板设计中。
今天犯了一个错误,记录一下
mysql_insert_id()返回值的类型为长整型 ,如果auto_increment是bigint类型则不适用这时应该用 last_insert_id()
人往往是这样,没有抓住的事物,总是带着遗憾心理去回顾。
以前学管理,总是觉得这些东西太偏离了现实,幻想着如果当初选了建筑学专业,将来一定是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现在虽然对做建筑设计师没什么幻想了,但却有了另一种感慨,管理学、经济学是多么有用,为什么当时没那么重视。
有时候想再去读研、读博,但一想到要花掉几年的光阴,权衡了再三,还是放弃。
我们常常是这样的短视,总是被当前没有得到的利益或虚荣迷住,不懂得珍惜当下的机会。
一个人越往上走,会越来越脱离实际技术操作的阶层,管理和运营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战略策划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
1. 阿伦森效应
人的挫折感往往随着不断正向激励增加而减弱,相反随着负向激励不断增加而增强。
阿伦森实验: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 ,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2. 贝勃效应
人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贝勃效应”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可能会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
3. 门槛效应
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到高处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如果不是因为疾病,那就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觉得生活累的人,是因为把目光仅仅放在了追求生活本身。
打开百度有啊,猛然发现,其已经从一个C2C网站转向了生活类分类信息网。
这个鸡肋产品终于宣告它最初使命的终结。
当年百度数亿的流量,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用户群,做什么都能成功,在没有很好给其自身定位,没有认清自己真正优势的时候,杀进了当时最火热的C2C领域,然而在互联网这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平台上,最终走向了没落。
同样,百度HI也是一个跟风的产物,从开始的大肆宣扬、轰轰烈烈,到今天人为光环的黯然褪去,再次说明了互联网相信神话,但不相信不坚持自我、不认清自我优势的跟风神话。
很早就意识到,百度这个跟风产物会有今天的下场,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早,互联网的发展再次说明,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不是所有流量都能转化到旗下的其他领域,做专业的事,做核心的业务,在有核心竞争力上扩展紧密联系产品才是正确之选。
早在2008年,迅雷走了同样的老路,迅雷商城最初上线,是定位于服装交易的B2C网站,这本身与迅雷自身的优势完全没有关联,半年之后,迅雷商城迅速没落,后来转向了游戏点卡、虚拟物品交易,依然一败涂地,今天其转向了数字商城,与其核心竞争力——下载优势还相当吻合,总算找到了其真正的发展方向。
企业级大型门户,需要高稳定性、高并发处理能力、高安全性的软硬件服务器支持,也需要程序设计性能优化,数据库优化、扩展性优化等诸多措施来保障。综合起来,大型门户的开发、运行、运营是个庞大的工程,缺了其中哪一部分都可能是致命的。
很早就想写些有关大型门户设计、架构、运营方面的系列专题,但苦于了解不深,写不出实质性的见解,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新手和入行不深的同行有所帮助。
本系列将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做讲解,陆续发布一些个人体会:
1. 本地负载均衡和全局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
2. 缓存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3. 单点登录、通行证等系列架构原理和解决方案。
4. 安全认证和事务处理。
5. 数据库优化。
6. 中间件的扩展应用。
……